佛教對於女性地位的看法如何?
佛教稱女性為女眾,有關女眾的地位,常被討論的例子,是「八敬法」。依「
八敬法」女眾不能獨立,必須仰靠男眾,不能和男眾共住,也不能離開男眾太遠而
住;必須要請男眾的長老上座,每半個月為女眾說法教誡,女眾不能直接在尼僧中
受戒,必須通過男眾的證明;比丘尼雖然受戒一百年,還要禮拜新受比丘戒的男眾
。因此,到今天為止,女眾在佛教之中,始終沒有地位,特別在錫蘭、緬甸、泰國
等上座部的區域,甚至於不許女眾成為比丘尼,只能夠成為過出家生活而無法受出
家戒的清修女。
可是今天有西方的女眾加入佛教的僧團之後,她們已在大聲疾呼,而且要求男
女平等的權利。她們在東方覺得女性沒有地位,回到西方的社會,出家的佛教女性
,生活的困難更多,這是一個奇特的現象。因為到西方傳佛法的還是以男眾為主流
,男眾並沒有一定要歧視女眾,可是佛教的傳統,如何來突破,這是關鍵所在。
今天在西方的美國,有一羣佛教的女眾,出版了一份季刊,叫〈Kahawai〉的
雜誌,它的副題是「女人與禪」(Journal of Women and Zen),已經出到第九卷
。在鍚蘭,也有一羣女眾發心,出版了一種每月通訊,名稱叫做〈Parappvdvwa〉
,副題是「Nuns Island」(尼眾島),已經出到第四卷。其出刊宗旨乃在提高女
性在佛教中的地位,以達到男女平等的目的。另一九八七年二月中旬,在印度的佛
陀伽耶,也召開了歷史性的世界比丘尼大會。
民國七十六年三月在臺灣出版的〈當代〉雜誌第十一期,古正美博士寫了「佛
教與女性歧視」專論,說明佛教的女性歧視是出於上座系化地部,例如「八敬法」
和「女人有五障」,都是化地部所強調的。所謂五障,就是女性不能成佛、不能為
魔王、不能為天帝釋、不能為梵王、不能為轉輪聖王。其證明晚期的大眾部、一切
有部及初期的大乘空系,對這種觀念持有異論。屬於一切有部的《佛說龍施女經》
,便反對女人的五種障礙說,指出《增一阿含》卷二十二及卷五十,所敍述的女人
如佛的姨母大愛道、須摩提等,不但信心十足,而且還以做女人為光榮。空系大乘
的《道行般若經》,強烈反對轉女身為男身而後成佛的理論。嗣後,《維摩詰經》
、《順權方便經》、《諸佛要集經》、《阿闍貰王阿術達菩薩經》、《大淨法門經
》、《寶女所問經》、《佛說須摩提菩薩經》及《佛說無垢賢女經》等,都有申張
男女無差別論的作用。
事實上,考察佛陀時代的男女觀,應該從重視於基本的平等著眼,如羅漢的果
位是不分男女的,修學佛法也是男女平等的,佛說一切眾生都有成佛的可能,何況
是女性。所謂「佛」就是徹底的解脫者、圓滿的智者和無上的濟世者,男性可以做
到,女性當然也不例外。不過,從女性的生理和心理的考察,我們不能否認,一般
女性是比一般男性來得脆弱、優柔且倚賴性重些。所以為了保護女眾修道生活的安
全,鼓勵女眾成為佛門龍眾,男眾應該多盡一分心力協助女眾,但這並不等於高壓
、歧視。如對大比丘尼 --- 佛的姨母波闍波提(即大愛道),比丘大眾誰說不敬?
在經律中提到,女性是誘發比丘情欲和貪欲的根源,為了防止欲火中燒,故對比丘
們說女身不淨,以女身為對象而修不淨觀。這是在修持過程中,所採的方法及防範
措施,未必表示對女性的歧視。
女性之中,也有女中丈夫、巾幗英雄,可是終究沒有男性的偉人那麼普徧。近
代世界高唱男女平等、保障女權,但其效果並不如何的顯著。今天全世界一百六、
七十個國家之中,女性而成為國家元首的,在數十年來,曾有以色列的梅爾夫人、
印度的甘地夫人、現任的英國柴契爾夫人、菲律賓艾奎諾夫人,還有,斯里蘭卡也
出過一位女性的總統。成為宗教領袖,而為世界知名的,出現過德瑞莎修女,她得
到過一九七九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在工商界,據一九八七年五月份的〈富比世〉雜
誌 (FORBES) 的統計,一九八七年美國已有股票上市的八百家公司的首席行政主
管中,僅有三位是女性,而我們知道,世界男女人口的比例,幾乎是相等的。為什
麼知名的傑出女性人數,較男性少了許多?問題或由於傳統的女性多因照管家庭而
成為幕後英雄,但女性本身有著與生俱來的弱點,亦是事實。
我們不要強調佛教男女兩性的絕對平等或不平等,應該接受佛的教示,所謂「
法住法位」,各有其立場的本位,各守其分,各盡其責,彼此尊重,互相協助。如
果遇到男女四眾共同集會的場合,當視會議的性質安排席位,有代表性以及有職位
上之重要性的女性,應該和男性共同列席於平等的地位。如果是普通一般的儀式場
合,男眾和女眾應該分區而坐。
我另外還有幾篇同類的文章,請參考 --- 《佛教制度與生活》所收〈佛教的男
女觀〉;《學佛知津》所收〈今後佛教的女眾問題〉、〈關於女尼的稱呼〉、〈比
丘尼與八敬法〉。